投资者关系

远见者远行,稳健者稳赢

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发布时间:2024-05-16 17:31:10

一、本行概况

(一)本行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简称:四川银行

英文全称:SICHUAN BANK CO., LTD.

英文简称:SICHUAN BANK

法定代表人:林罡

注册地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街道湖畔路北段715号

注册资本:人民币300亿元

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的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本行简介

作为四川唯一的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我们始终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金融主力军作为职责使命,践行“好雨知时 润物无声”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打造管理规范、经营稳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省级银行,聚焦主责主业,经营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本行自开业以来就聚焦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审慎稳健经营,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创新业务模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优化资源配置,为普惠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要素保障、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并一以贯之坚持下沉区县的战略布局,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坚持多渠道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金融知识宣教和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用实际行动担负社会责任。经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和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对本行进行信用评级,均确认本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均为稳定,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企业主体最高评级。

截至2023年末,本行下辖对外营业网点133家,其中管理型支行62家、经营型支行71家(含社区支行2家、便民网点11家)。包含都江堰金都村镇银行在内,集团机构已覆盖省内成都、攀枝花、凉山、自贡、内江、达州、雅安、泸州、眉山、广安、南充11个市(州)61个区县。截至2023年末,总行设置一级部门22个、二级部门96个、部门直属机构12个。全行共有正式员工3561人,较年初净增658人,同比增长22.7%,平均年龄34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90%。

(三)获奖情况

1.《四川日报》四川金融业传媒大奖中荣膺2023年“稳健经营奋进奖”;

2.《每日经济新闻》第十四届金鼎奖中荣膺“年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

3.《经济观察报》2023年度卓越金融企业盛典中荣膺“年度卓越品牌银行”;

4.《中国经营报》2023卓越金融机构评选中荣膺“卓越竞争力价值成长银行”;

5.《财联社》2023年财联社金棠奖中评选为“卓越社会责任银行”;

6.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金融投资社举办的“2023川渝金融新锐榜”荣膺“年度金融文化影响力大奖

7.“情系农民工暖阳工程”获得四川省银行业协会颁发的“2021-2022年度最佳社会责任实践案例”

8.2023年,中国银联授予四川银行“银联云闪付网络平台推广合作奖”。

9.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选四川银行为首届金熊猫评选活动成功举办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二、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公司治理

(一)加强党建引领

2023年,本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践行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职责使命,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四川银行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体化推进党委班子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高效运转“一委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体系,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各项经营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行党委深入学习落实“第一议题”62项,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9次,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夯实组织基础,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高度重视全行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四同步、四对接”要求,以标准化建设为基本路径,着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到总行部门,分行机关、支行网点,已建立基层党委14个、基层党支部139个。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提升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积极开展党建结对联建共建活动,搭建共享交流平台,聚焦业务发展,探索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发展、助力大局。

三是紧扣主题主线,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把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及时召开主题教育动员会,对主题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系统安排。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规定动作,举办专题读书班、实地学习等学习活动20余次;高质量完成12个调研课题;组建“党建先锋队”18支,创建“党员先锋岗”242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73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下访166人次,解决群众问题诉求75个;认真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定期更新问题清单并集中开展“回头看”,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着力实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主题教育目标。

四是着力推动巡视整改有力有序开展。召开全行巡视动员会,周密做好巡视进驻服务保障,全力支持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工作。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形成了党委统筹协调、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巡视反馈意见后,周密制定全行整改工作方案,建立周督导、月调度工作机制,制发工作提示函、督办函30余份,确保巡视整改有力有序推进。

(二)持续优化公司治理

本行严格按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行公司治理实践,不断优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结构,并注重强化“三会一层”的协调配合,推进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本行持续稳健发展,切实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股东大会是本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权力。2023年,本行召开年度股东大会1次,审议议案7项,审阅报告4项,股东大会由律师见证,并出具法律意见书,程序合法合规。

本行董事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忠实履职、科学决策。2023年,本行召开董事会会议10次,审议议案58项,审阅报告18项,审议了年度经营计划、年度报告、全面风险报告等多项重要议案,充分发挥决策作用。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根据公司治理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向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强化董事会决策能力,起到经营层与董事会之间的桥梁作用,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效率。本行董事会下设6个专门委员会,共召开会议25次,审议议案57项。

监事会是本行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本行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施行稳健的经营理念、价值准则,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本行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积极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2023年,本行召开监事会会议7次,审议通过重要议案9项,审阅工作报告16项,听取专项汇报12次。组织召开提名委员会会议4次、审计与监督委员会会议9次,审议审阅重要议案20项。

高级管理层是本行的执行机构,对董事会负责,接受监事会监督。高级管理层依据本行公司章程等治理文件和董事会的授权,有序组织经营管理活动,根据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制定综合经营计划,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全行经营情况。2023年,本行共召开行长办公会议48次,审议、听取325项议题,其中审议类议题283项、听取报告42项。

严格贯彻落实监管要求,组织开展大股东和主要股东评估,妥善处理股权存量问题,促进本行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监管新规及《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关联交易审批程序。本行依法依规审慎开展关联交易日常管理,2023年共计备案关联交易业务59笔,未发生重大关联交易,全年未发生关联交易风险。

(三)不断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不断完善风险治理体系架构,创新风险管理工作方法,资产质量稳步提升,核心风险指标和监管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一是以构建“全面、集约、垂直、量化”为特征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在总规划下印发了《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全面风险管理发展规划》。二是本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运用好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机制,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全年共召开4次会议,审议议案18项;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全年共召开9次会议,审议50个风险相关议题,听取51个风险相关报告。三是全面推进智能信投风控系统群建设,不断提高本行风险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四是核心业务系统平稳运行。本行不断加强业务连续性风险管控,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截至2023年末累计印发108项应急预案,有力支撑全行核心业务系统平稳运行。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坚持明责、查责、述责、考责、问责全链条发力,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压实主体责任;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细化分解年度任务,夯实“一岗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一体落实政治责任、经营责任。

二是坚持管在日常、严在经常,把监督贯穿权力运行全过程各方面。突出关键少数和重点对象,做实做细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中基层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年轻员工的监督管理。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运用“制度+科技”手段,持续加强对选人用人、信贷审批发放、资产处置、财务管理、重大采购、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贯通联动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合规监督、群众监督,优化提升监督整体效能。

三是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认真落实金融领域和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部署,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坚持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严把制度的政治性廉洁性,梳理排查廉洁风险点并制定 449 条防控措施。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办好用好全行员工“掌上课堂”,通过“廉洁川行”公众号详解纪法规矩、发布警示案例,坚持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和各类培训的首课教育。

四是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扎实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专项检查,持续深化国有企业重大非正常亏损背后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治理。健全完善接待管理、车辆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评估等制规定,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涵养新风正气,扎实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以“好雨知时、‘清’润川行”为主题,以“‘头雁引廉、青年兴廉、阵地宣廉、作品倡廉、谈心示廉、亲情助廉”为载体,集中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月”活动。建成廉洁教育阵地83个,开展廉洁教育 400 余场次;组织“清风启航、青廉有为” 演讲比赛,举办“清廉在我心”清廉金融文化作品展,开展“好风传家久”教育活动。坚持把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融入四川银行业“大合唱”,入选四川银行业清廉金融文化基层品牌2个,组织参加四川银行业保险业清廉金融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并荣获三等奖,不断增强“廉洁川行”影响力。

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定贯彻落实国省战略

1.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是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等国家省市重要战略部署,开发保理、投标保函、房地产预售资金保函、城市更新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落地一批较为丰富的实践案例,行业涵盖社会民生、交通、新基建等。同时针对科创企业和制造业,打造专项产品,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

二是优化机构布局。在三大示范区、三条经济主轴新设支行24家,其中成都15家、达州2家、内江2家、广安1家、泸州1家、眉山1家、雅安1家、自贡1家。同时,2023年筹建支行18家,其中南充6家、成都4家(含天府新区1家)、雅安3家、达州2家、泸州1家、眉山1家、广安1家,预计在2024年开业,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支撑能力。

三是支持项目建设,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紧盯“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清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截至2023年末,累计支持成渝双城区域内固定资产项目建设152笔,授信金额537亿元,授信余额245亿元,覆盖交通设施、片区开发、社会民生等领域。加入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密切川渝地区金融机构合作全年开展川渝地区各类交易近3500亿,积极推动西部30余家机构互联互通,获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机构汇活跃机构”称号。

2.坚定贯彻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战略部署

一是本行坚定实施“下沉区县”经营策略,截至2023年末,在本行确定的首批区县下沉141个区县中,已授信124个区县,授信覆盖率87.94%。上述已授信区县中114个区县已用信,用信覆盖率81%,对公非贴贷款余额977.27亿元,占全部对公非贴贷款(1607.17亿元)的60.81%。

二是积极践行地方债主承职责,坚持承销全覆盖,全年承销量四川省地方债占比约5%,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1、跻身全国前5,有力支持了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产业园、双流现代物流园、西渝高铁广安段等一批省市重点企业项目建设。

三是坚定投资不出川,积极统筹金融资源支持全省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全川信用债投资覆盖率约40%,撬动全省信用债发行近2000亿,投资及交易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23年,重点支持了眉山产投全国首单“地方增信产业债”成功发行,投资参与德阳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全国单只最大规模科创债等,形成了一批典型服务案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

3.坚定贯彻落实“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决策部署,加大对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信贷方面,一是围绕“2023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全力以赴支持全省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制定全省重大项目营销推动方案,结合本行风险偏好,对于交通、能源、水利等全省重点项目纳入行内四级五库项目库进行跟踪管理,重点拓展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特许经营权等资产业务,2023年投放98.01亿元。二是制造业贷款增速保持高位,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实体经济,大力推进四川省制造强省战略,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截至2023年12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94.63亿元(人行口径),较年初增加43.24亿元,增速84.14%;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73.17亿元(人行口径),较年初增加26亿元,增速55.12%,高于全省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25.62个百分点。三是加大文旅行业信贷支持力度,服务文旅产业实体、服务区域经济。成立以来累计向省内优质文旅企业提供总额超38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额度授信支持。截至2023年末,文旅行业一般企业贷款余额46.4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8.45亿元。

普惠小微方面,不断加强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服务结构,提升重点领域精准支持。一是持续加大普惠小微信贷投放,圆满完成年度普惠“两增”目标。2023年累计发放单户授信1000万元(含)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下同)贷款125.99亿元。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96亿元,较年初增长30.67%,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户数较年初增长19.97%。二是围绕制造业、科创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民营重点领域,加强产品创新。开发“智造贷”“川银制惠贷”“川银科创贷”“订单融资”等产品,助力民营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培育有成长潜力的制造业基础客群。推进“天府科创贷”等政策性产品落地上量,2023年末天府科创贷余额13.29亿元,较年初增加5.41亿元,增速68.62%。三是推动普惠产品线上化转型,提升业务质效和客户体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产品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为不同客群的小微客户提供多元化、特色化、便捷化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系统成功上线,构建以“链融通”为基础的供应链上游“自营+合作方”展业模式,业务办理时效由T+7提升至T+1。四是实现政策红利精准传导,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积极申请支小再贷款、转贷款资金,加强财金互动,用好用足货币政策支持工具。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优惠定价和减费让利,2023年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6%,较2022年下降23个基点。

理财投资方面,采用以标准化债券为主的投资方式,聚焦全省重点项目和核心国有企业,坚持提升理财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一是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持续加大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2023年,全行理财资金累计投资川内信用类资产47.79亿元,全力支持川内实体经济融资287.31亿元,助力本省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丰富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二是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精准助力企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理财资金共参与投资绿色公司债、乡村振兴债、科创票据、低碳转型债等金额合计4.82亿元,撬动32.07亿元社会资金精准流向绿色环保、乡村振兴及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持续优化区域覆盖度,丰富投资品种。2023年理财资金投资覆盖全省15个市(州),实现全省发债区域覆盖度超78%。其中,成都及辖内各区县基本实现投资标的全覆盖,区域占比达44.36%;排名前三的区域还有眉山市占比13.09%,达州市占比10.97%。通过区域覆盖度的提升和多元化投资交易模式的实行,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选择,全力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典型案例1:本行已累计为某大数据产业园区企业授信25亿元,用信余额4亿元。该数据中心位于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内,为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内的“园中园”项目。2020年12月,川西大数据产业园被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目前已累计投入50亿元,机架规模达到1.4万个,建成数据机房等基础设施超13万平方米,成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绿色数据中心。

典型案例2:本行为某醪糟公司提供1300万元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并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公司属于绿色产品企业,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醪糟和糯米粉生产企业,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贷款用于糯米粉生产,助力企业稳健发展,让企业感受到川行服务实体经济、关注民生的温度。

典型案例3:支持全国单只规模最大科创债成功发行,投资德阳市某集团公司科创债券6亿,助力全国单只最大规模科创债成功发行,本次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德阳地区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培育创新主体,服务德阳市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投贷联动支持德阳市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4.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本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立足省级国有法人银行职责定位,充分发挥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持续为“天府粮仓”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输送“金融活水”。截至2023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615.69亿元,较年初增加183.54亿元,增速42.47%。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9.09亿元,较年初增加7.14亿元,增速17.03%。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党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成立总行及各分行层级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总行直属党委“乡村振兴青年突击队”、党支部“乡村振兴攻坚克难小队”和“党员示范岗”。定期召开乡村振兴工作小组会,协调解决乡村振兴推进中的困难与问题,督促督导重点项目进度,压紧压实分支机构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各地州市县域、乡镇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进行考察调研与实施推进。

二是完善内部机制建设,倾斜资源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制定出台《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乡村振兴金融发展规划》《四川银行普惠涉农贷款尽职免责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实行支持乡村振兴优先机制,从产品研发、信贷审批流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激励、费用安排、尽职免责、减费让利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分支机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深度开展调查研究,打造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品牌。紧密围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城乡融合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市场调研,探索形成四川银行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品牌,着力打造“天府粮仓 数字乡村”工程,并重点推进党建引领、蜀农益贷、蜀农益链、蜀农益站、蜀农一卡通、蜀农振兴基地、蜀农振兴联盟、蜀农益购、蜀农益课、蜀农益品等十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四是加大产品创新,构建“蜀农益贷”产品体系。对公信贷方面,紧跟政策与市场需求,开创乡村振兴新领域融资业务,推出“高标农田贷”“乡村土地综合整治贷”“生态环境治理贷”“基础设施建设贷”等特色产品。普惠涉农信贷方面,推出种植贷、养殖贷、农机贷、冷链物流贷、食品加工贷等标准化产品,涵盖信用、抵押、质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期限最长十年,还款方式灵活,同时给予优惠贷款利率支持,年利率低至3.2%,满足各类涉农经营主体多元化融资需求。

五是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有序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区域经营网点布局,截至2023年12月末,全行农村区域网点数量达到76家(含11家便民网点),通过银政、银企合作,联建共建“蜀农益站”,打造“服务站+惠农金融、户政便民、拥军优抚、电子商务、党群宣传”等多场景,形成“物理网点+蜀农益站+移动银行车流动乡村服务+线上电子银行渠道”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大力推广智能化、电子化渠道服务手段,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为乡村客户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典型案例4:本行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在省农业农村厅、人民银行等单位的指导下,创新推出四川省“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旗下首款金融产品“蜀农一卡通”,面向涉农主体发行用于农业生产、生活消费等场景的银行借记卡,助力“天府粮仓”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该卡集存取款、贷款、理财、资金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于一体,同时提供“六项专属、八大权益”150余项优惠福利,单卡年权益价值高达9888元。自2023年9月“蜀农一卡通”发行以来,到2023年12月末,发卡量超2.8万张。

(二)深化合作,强化金融支撑能力

一是全力支持各市州地方债发行,建立“总分支”三级联动机制,为地方政府提供从专项债项目谋划、研判、培训,到一案两书撰写、资金监管、披露文件编制的全流程服务。2023年,本行地方债承销量达209.43亿,同比增114.65%,占全年发行量近5%,继续领跑全国城商行,承销团排名升至第5,获四川省财政厅“突出贡献承销团成员”通报表扬。二是加强四川债做市交易,成为四川债最活跃的城商行交易商,助力四川债二级市场流动性显著优于西部省份,支持四川债发行成本下行。三是加大对四川省属、成都市属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提升本行在与省内重点企业合作中的顶层设计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项目对接能力、服务保障能力。2023年与四川省新传媒集团、四川航空集团、成都兴城投资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等15个重点企业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

四、履行金融企业担当

(一)扎实推进托底性帮扶

制定印发《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做好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推动万源追赶跨越发展工作方案》,从帮扶机制、工作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4个方面制定20条具体举措,通过提供强化金融服务,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建立绿色通道,采取切实措施、量化指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服务包,推动万源市加快追赶、跨越发展,截至2023年末,已为包括万源市万宝源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内的重点企业提供20亿元主动授信额度,开立对公结算账户10户,向万源和瑞投资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000万元发放普惠小微贷款2500万元,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

(二)持续进行减费让利,惠企利民

持续贯彻落实支付减费让利相关工作要求,对公结算账户开户手续费、账户管理费、对公跨行柜台转账汇款手续费(单笔10万元以下)等项目实行减免,最大限度让利于企,全年累计减免费用1800万元。对本行现有公务卡部分定价标准进行调整,减免短信费、境内溢缴款取现/转账手续费等,继续提供免年费、3天容时还款、100元容差还款服务等。

(三)聚力数字技术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数智化水平

1.全面承接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新一代信息科技工程建设纵深推进,一阶段建设范围内155个系统按计划启动率100%,其中内控合规、反洗钱、供应链、数据管理平台等10个系统已投产运行,加速老旧系统现代化革新升级,强化科技基础能力。

2.聚焦科技金融服务线上化,强化科技支撑,为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围绕省内创新中小企业梯队,开发上线天府贷、科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高水平研发平台的支持。投产新版人脸识别、OCR证件识别系统及银联卡bin自动转化银行名称功能,大幅优化客户体验,提高客户使用便利。二是上线税金贷产品,帮助小微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缓解融资难问题,通过小微客户“自助申请、自动审批、自主支用及还款”的全线上银税互动信贷流程,有效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三是与省医保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上线医保电子凭证、住房公积金代发等智慧民生场景,优化医保服务支付流程及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流程,拓展数字化服务渠道,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生活保障服务。四是积极探索银行级企业数字化服务模式,推进企业管理SaaS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从客户视角出发,围绕企业客户在业务经营和日常工作场景下的痛点和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满足本行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五是建成电子渠道实时交易监测系统并投入正式运行,接入个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企业网银等5类渠道,进一步夯实本行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客户线上交易安全。六是推动金融服务的无障碍建设工作,进行手机银行普适化改造,重新设计手机银行无障碍模式和标准版模式切换引导,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完善的语音导航服务及语音播报服务,大大简化手机银行的使用难度,提供更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四)提升零售业务能力,助力扩大消费

1.持续进行零售产品创新。以特色工程为载体,创新金融服务举措,切实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一是升级“安逸熊猫·文旅一卡通”权益,进一步聚焦菜市、缴费、医疗、健康、文体等群众关切民生领域,为持卡客户提供多元化、惠民化的高频服务或场景。截至2023年末,全行权益商圈商户超38170家,文旅综合商圈累计活动参与人次达628万。其中,广受客户喜爱的“一分钱乘公交地铁”活动实现全行已开业分行地区全覆盖,参与人次超380万。二是行与四川省教育厅于2023年9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行“尊师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12月末,“尊师卡”发卡7.35万张,为全省6.8万教育工作者提供免费医疗保险,尊师贷款授信额达2.2亿元,享受专项尊师优惠满减权益人次达12万,覆盖全省19个市州,超900余家学校的7万余名教育工作者。三是持续推动暖阳工程、暖警工程、拥军尊崇工程以及便民ETC等零售重点工程,截至2023末,建设者卡累计发卡突破10万张,较年初新增8.02万张;金盾卡累计发卡23995张,当年新增发卡7115张;拥军卡累计发卡12033张,当年新增发卡4716张;ETC新增6316户,特色金融服务彰显本行“金融为民”的社会担当。

2.持续加强财富管理工作。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优化产品体系,打造川银理财产品品牌,丰富居民投资渠道,让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一是保证常规理财供应充足,实现理财业务稳中求进。“川银理财”产品体系已实现短、中、长各期限及封闭净值型、现金管理及定期开放式等三大理财品类全覆盖。2023年累计创造客户收益36,265万元。二是丰富理财产品货架,满足居民客户特色化、定制化产品需求。结合节气、传统节日、区域主题等做好常规理财产品排期,积极响应各分行产品定制需求。三是重视居民客户理财“持有体验”,提供动态化的客户陪伴服务。在理财产品估值管理方面,通过引入混合估值法,平滑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通过合理改进产品清算运营机制、升级理财系统,优化客户理财资金到账时间,让居民群众在持有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放心安心。2023年四川银行微信公众号建立理财投资者教育微信专栏,按月发布《理财更蓉逸》系列投教推文,同时建立内部投教专栏“理财投教汇”,助力理财业务人员知识扩充。四是科学管理、让利投资者,提升居民客户的理财“收益体验”。通过加强管理、优化产品设计,降低购买门槛,让客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促进本行理财走入全省寻常百姓家,为省内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增加财产性收入添砖加瓦。

3.优化升级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高效推进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降工作落地,顺利完成集中调整阶段工作,有序指导分支机构持续做好线下受理工作。二是积极响应国家促消费政策,丰富消费金融产品体系,完成了金领贷、购车贷、车位贷、个人住房贷款产品迭代,持续优化消费贷款产品体系,成功上线线上化贷款产品—“熊猫安e贷”,进一步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能力,为居民消费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截至2023年末,本行消费金融余额49.16亿元,较年初净增19.63亿元,增速66.45%。

五、坚守底线合规经营

(一)严守内控合规关

一是加强分支机构合规队伍建设。充实分行风险合规人员队伍,目前已到岗66人,具备三年以上风险合规管理经验的人员42人。组建支行合规专员队伍,举办支行合规专员集中培训班,并制作《支行合规专员工作手册》,为其工作提供指引。二是开展内控合规与操作风险系统建设,提升合规风险智能化管理水平。三是持续开展合规文化建设。举办四川银行“好雨杯”安全与合规知识竞赛,全行积极开展合规培训,切实增强全行合规文化。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全行共出台各类制度共计936个,现行有效制度共计791个。修订本行《制度管理办法》,开展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办事效率不高”专项整治工作。五是做好合法合规审查与咨询。优化新产品新业务审查机制,持续对各类合同、制度、授信项目等进行合法合规审查。六是提升监测检查工作质效。稳定运行88个监测模型,强化核查、反馈、整改全流程闭环,2023年度问题整改率为92.86%。制定总分行年度合规检查计划,跟踪合规检查计划执行。制定合规检查手册,规范检查方法和内容。七是持续推进问题整改。建立监管发现问题报告与整改机制,推进合规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八是持续开展违规问责。健全违规问责工作机制,修订《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制定《轻微违规积分管理办法》,逐步健全本行从违规积分到违规问责的分层次的违规问责体系。九是完善分支机构内控合规评价。建立分支机构内控合规评价制度,完成了2022年133家下辖机构的内控合规评价。十是加强授权管理。为进一步优化授权管理体系,修订《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授权管理办法》,拟定授权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授权管理制度体系。十一是健全外包风险管理。开展2022年外包后评价,对《四川银行外包范围》进行修订,持续开展外包项目风险审查,确保外包项目风险可控。十二是加强案件防控管理。组织信贷、柜面业务等重点领域的案件风险排查,加强对案件易发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案件防控专题培训,编写案件风险提示、印发《典型案例汇编》手册,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案防教育学习,提升案防意识。

(二)有效防范洗钱风险

2023年,本行坚持风险为本和问题导向,积极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及社会责任,扎实推进全行洗钱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客户合法权益。一是持续健全和强化事前精细化预防、事中多维度管控、事后针对性回溯监测的洗钱风险管控机制,重点做好电信诈骗、赌博、非法经营等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控,堵截风险案件90余起,有效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二是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及有权机关开展反洗钱调查,为防范打击洗钱及上游犯罪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组织开展“青春无毒·喜迎大运”全民禁毒宣传、“反洗钱知识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圈等方式,发放宣传资料5.53万余份,累计受众15.49万余人,宣讲反洗钱、防范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金融安全意识。

(三)持续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一是本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不断完善消保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注重发挥“事前审查、事中管控、事后监督”的全流程管控作用,持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优化消保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分支机构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切实保障消费者各项权益。二是随着本行机构数和客户数的增加,投诉总量呈上升趋势,本行累计受理客户投诉301笔,较2022年增加161笔。从地区分布情况看,主要发生在成都、攀枝花和凉山地区,成都地区159笔、攀枝花地区60笔、凉山地区23笔,其他地区合计59笔。从业务类型来看,主要发生在本/外币储蓄和贷款业务,本/外币储蓄224笔,其中本/外币储蓄及借记卡使用140笔,其他市场活动及增值服务84笔;贷款业务62笔,其中个人住房贷款2笔,个人汽车消费贷款2笔,其他个人消费贷款34笔,其他贷款24笔;其他业务类型合计15笔,以上投诉均已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三是本行信息系统总体运行稳定。本行通过多种方式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系统可用率达到99.99%。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平稳,无重大安全事件发生,通过制度建设、监管合规、安全服务、漏洞管理、安全检查等方式,为本行安全防护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切实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本行数据中心整体运行稳定,未发生三级及以上生产事件,未发生造成客户、合作方及合作机构自身资金损失事件,未发生造成客户信息泄露、篡改、滥用及其他重大数据安全风险事件,未发生重大舆情、大规模投诉、法律诉讼等后果的事件。

(四)加大普及金融知识

本行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共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796次,受众消费者人数62万余人次,活动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中国银行保险报、川观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金融知识获得性、覆盖率进一步提升,积极传播品牌力量,推动教育宣传工作走深走实,获得2023年四川银行业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最佳普及奖”。

六、发展绿色金融,保护生态文明

(一)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

本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好雨知时 润物无声”的经营服务理念,践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绿色金融迈上新台阶。截至2023年末,全行绿色金融业务余额110.98亿元,较年初增长53.34亿元,增幅达92.54%,其中绿色信贷余额84.06亿元,较年初增长36.01亿元,增幅达74.94%。

一是全面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格局。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健全绿色金融制度,董事会审议通过《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金融“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将“绿色银行”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首。

二是深入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创新。2023年本行落地全省高碳行业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该笔贷款企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091.52吨,减排二氧化碳22,826.58吨、二氧化硫373.89吨、氮氧化物49.49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社会效益突出,为后续探索气候投融资信贷提供了实践范本。创新落地本行首笔EOD项目贷款,为某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试点项目授信3.5亿元,该项目是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和国开行全国第二批EOD试点项目名单中四川省两个试点项目之一。通过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融合模式,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建设因其公共属性较强生态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等问题。

三是坚持开展绿色金融重点行业研究,落地创新产品“绿充贷”。针对国家电动汽车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行业研究和产品创新,并于2023年12月28日印发《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川银绿金”绿充贷操作规程(试行)》,向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提供的用于其新建或并购充电基础设施的贷款。

四是积极运用央行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项目融资。2023年1月本行成为四川省首批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适应范围的城商行。2023年9月,本行为攀枝花某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站加氢站项目提供融资,是全行首笔碳减排贷款,每亿元贷款碳减排量达77,855.68吨,为企业争取享受优惠利率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

(二)加大绿色投资力度

本行作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川内首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理事单位,全年引入人行再贴现资金近60亿,精准滴灌省内绿色、小微、碳减排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做好绿色合作研究平台建设,以高质量研究指导业务高质量发展,首个合作研究项目——2023天府金融指数正式发布;全年投资全省绿色债券26亿,同比翻番;全省绿色债券投资覆盖超40%,助力碳减排超260万吨,重点支持水力发电、生态修复、绿色建筑、海绵机场以及新能源车等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转型发展示范效应。

典型案例5:支持四川省机场集团绿色中票成功发行,累计承销并投资四川省机场集团绿色中票合计5亿元,资金全部用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程项目,支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过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车、海绵机场、智慧机场等方式减少能耗,促进碳减排。预计该项目与普通建筑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节约标准煤9200吨。

七、坚持人才强企,促进员工发展

(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本行积极响应国家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持续加大人才招聘力度,扩大招聘规模,提升招聘质量,为全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社招方面,全年提供工作岗位500余个,进一步充实全行人员队伍,根据实际经营需求,不断加强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员工结构,为业务发展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持。校招方面,切实践行国企责任担当,开展秋季、春季校园两批次招聘,积极参加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主管部门举办的校园招聘活动,2023届校园招聘提供岗位600余个,校招人数总量创开业以来新高。

(二)健全职业发展机制

建立行员等级和职等相结合、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相结合、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相结合的矩阵式职务职级体系,构建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同步推进全行员工岗位序列建设,夯实员工职业发展基础,为全行员工的职务职级晋升和岗位调整提供了科学、高效、有序、灵活的管理机制。

按照开业初期制定的职务职级管理制度,有序推进“管理+专业技术”双通道成长机制落地见效,合理规划干部员工职业发展路径。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出台了优秀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制度,为后续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奠定基础。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行战略,多措并举加强干部人才专业能力建设,锻造具有纯洁性、专业性和战斗力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为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省级银行提供坚强支撑。制定2023年度重点培训计划,通过行内组织与行外选派的方式,组织实施分层次、多形式、精准化的教育培训,夯实员工成长平台。积极组织干部员工参与省市区重点人才、专家库和高级职称申报评审,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推动行内高阶人才培育。加强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优秀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制度,明确年轻干部人才培养管理具体举措。

(四)加强员工人文关怀

落实各项法定福利待遇,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及时足额为全行在岗职工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在员工生日、生病住院、婚丧嫁娶以及法定节日给予关怀慰问,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高标准、多元化打造企业自主福利体系,为职工提供工作日餐补、定期体检、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劳动保护用品等自主福利。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8小时外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好“职工之家”的建设、办好职工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团体活动,组织开展好工会小组、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员工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